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师德师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师德师风

和沐阳光 润泽生命 ——“和润”教育思想探究


和沐阳光? 润泽生命

——“和润”教育思想探究

?

? 谢凌云

?

一、何为“和润”

和沐阳光,润泽生命!教育似雨,润物无声;生命如花,静待绚烂。

和是一种气度,和而不同,有容乃大,这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和是一种生态,《庄子·天道》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和、人和,即是顺应自然,乃万物之美;和是一种态度,东汉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说,君子应当“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若人人能行为有度,进退有矩,此乃大同;和是一种认同,《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制度化的“礼”与精神化的“和”,两者刚柔相济,德法同归;和是一种境界,合故能谐!

润即滋养、唤醒、影响!教育是慢的艺术,讲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丝毫急躁,不必越俎代庖,多一点赏识、宽容、等待、多一把尺度,这种“慢”是为了夯实基础,为进入“快车道”积聚力量。

和是愿景,润是路径!用信任、赏识、赞美,达到和润的自觉与精神,让师生感受不到你在“教育”,在“和合而生,和而不同,和而大同”的氛围里成人之美、美各其美、美美与共,遇见最美的自己!由此,凝练出“和润”的教育思想。

二、始于困惑

今年遭热议的高考作文题,乍看这幅图,我的心是痛的,冰冷的分数、亲吻的唇印、掌掴的手印直抵内心,姑且不去深究它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侧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但它真真切切警醒我们去思考!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最快乐的时光,最能开出体格、品质、身心、情智、思维、习惯的艳丽花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魔咒使得各种补习班井喷似的出现,家长趋之若鹜,双休日,孩子们不是在补习就是在去补习的路上;我们这些成年人,往往用爱的名义、以安全为借口,遏制和抹杀着孩子的童年、童真;“小大人”比比皆是,他们有着稚嫩的面容、孩童的身体,却总说着大人般的话,做着大人般的事;家庭教育的失位、缺位,使得“陪伴”成了最奢侈的愿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如一座大山,在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功利面前,“教孩子如何做人”被遗忘,“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被淹没。

我们试想:如果有一天,所学的知识被遗忘,那还剩下什么?剩下的就只有教育。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绑架了教育,也绑架了教师。现代文明往往以功利原则为社会运行的杠杆。应当承认,功利原则确实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它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快餐文化”“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们为某种外在的食物而忙碌,不再关心自己的内心生活,人的精神信仰有了动摇,职业的幸福感没有了方向。社会赋予了教师前所未有的“重负”,感觉教育就是万能的救世主。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应该是安静的,教师,首先是“人”,再是“教师”。如何让教师的内心变得温暖、开放和阳光,使教育始终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句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审视当下的一些教育现象,在六小这一亩三分地里,我愿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师生成长的现实诉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教师一个幸福的归属,“健康、快乐、幸福”作为最宝贵而朴实的本源,也正是“和润”教育思想的初心。

三、回归实践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李希贵校长相继提出 “教师第一”“学生第一”的观点,看似矛盾,但他突出了“人”的核心。“人”是最活跃、先进的生产力,把“人”刻入教育的灵魂、把“人”写进教育的核心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切从“人”出发,在探究“基于人的发展需求和核心素养”的实践之路上且行且思,渐行渐明。全体六小人践行“和润”教育思想,秉承“求真、适应”的校训,用“平和、本真、从容”的姿态,努力让教师幸福有尊严,让学生快乐有收获,让家长满意有口碑,让学校发展有特色。

1.构建新常态下的教育生态观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没有航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沉淀思想、改变“目光”,确立“航向”。

“新常态”:是近几年出现的高频词。教育的新常态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学生素养,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分数更重要。新常态下的教学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供给侧改革”: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要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突破单一结构的课程供给、资源供给、考试评价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既是供给侧,又是需求侧,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好教师的潜力,构建丰盈多元的的教学,培养有价值追求的“人”。通过探究,构建了以“供给侧改革”理论迁移的新常态下教育生态观:(出示生态图)强大“供给侧”(学校)支持、调动“需求侧”(教师)需求、激发“供给侧”(教师)活力、提高“供给侧”(教师)质量、满足“需求测”(学生)选择。不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是良好的教育生态。

2.完善适合学生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我校四方面入手,彰显课程的魅力。

1)夯实基础性课程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过程比作一栋楼,那么小学就是地基部分,坚实而粗糙,完全不需要去装饰大理石或花岗岩,只需要把基础打牢固了,迎接它的将是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努力调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策略,拓展教学途径,使得常规课堂优质化,优质课堂常态化。

2)丰富拓展型课程

我想: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丰富的课程资源就是等着学生去选择,在选择中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升,等着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和趣”走课的孕育而生经历了从设想到调研,从意向申报到教师培训,从被质疑到被追捧的过程,全校2185名学生进行了81门课程的选择,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提高、一次完善,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我们更加信心满满! “攀登阅读”项目的引进,使得线下阅读和线上评价有机结合,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3)践行探究型课程

我一直认为,在小学校园一定要有郎朗的读书声、悦耳的歌唱声,运动场上奔跑的身影和校园随处可见的学生气息。我校以《小学生“1+X”体育运动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行动路径,创新体育课程,实现 “体”的要求和“育”的功能的和谐统一,并辐射到音乐、美术学科,不断丰盈多元的课程资源,彰显课程活力。实践告诉我们,课程的丰富多彩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广泛参与、体验、思维过程中,享受运动之美、音乐之律、美术之彩、学习之乐。

4)开发德育课程

我校围绕“打好身体的底子,埋下阅读的种子,培育习惯的苗子,丰富生命的底色”的培养目标,努力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新鲜、有趣、快乐”的童年。

《向阳第一课》是我校德育课程开发的试金石。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早适应小学生活,我校组织研发了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抓手,渗透学校文化、熟悉校园环境、安全自护、入学心理准备等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队课小讲师》是少先队课程,每年的六一、建队日前夕,小讲师们就会走上一、二年级教室的讲台,为小弟弟、小妹妹们上一堂精彩的队课,是队员自主自律的良好体现。

《参与的力量》家长课程是我校“和智讲堂”的生力军,孩子们在这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架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

《保卫祖国》国防课程在每年的九月,作为国庆节礼物献给祖国母亲,为期一周的学习,学生黑了、瘦了,但收获更多的是身体、精神和品质的锤炼。

《阳光驿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校正在着手开发的课程,旨在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培育健康的心理土壤。

《向阳花》校报是我校流动的课程,是孩子们自己参与创编的报纸,在参与体验中让每一位学生向阳绽放、焕发蓬勃生机!

《文明之光》核心价值观系列课程是我校项目认领的最新尝试,由六个年级组根据本组情况认领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开发活动和课程。

3.绽放百花齐放的课堂

有人曾说:教育的方式是谦卑的,它不是强制的,它是吸引人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爱上学习,是我梦寐以求的方向。我理解的课堂就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是百花齐放的!

1)思维的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等在为中文版《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这本书作序时说:“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 在下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课例中会让我们看到:通过思维的对话让你发现数学有用,数学好玩!

2)合作的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互助,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的过程。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我校围绕“合作学习如何才有效”进行了小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3)生命的课堂:课堂是要有生命感召力的。课例《老人与海鸥》这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画面,是对生命的尊重的最好范例。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全心投入,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这是对孩子们的心灵洗礼、对生命的致敬!

4)快乐的课堂: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寻找课堂的“快乐源泉”,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同时,把这种快乐的精神和态度传递给学生,滋养学生心灵的绿洲。课例《各式各样的鞋》整堂课被老师带到了奇妙的鞋子世界,教师身上各式各样的装饰鞋,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小游戏,学生自主探究鞋底的制作方法;微课演示拖鞋的制作经过,直观、明了;在快乐中开启了创意智慧之门。

5)创新的课堂: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需要勇气,需要恒心,需要毅力。我校率先找寻行走在云端的教育智慧,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与新化县水车镇红光小学、双峰县杏子镇中心小学结成了“1+2”网络联校,不断探索网络专递课堂的教学策略,延伸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课堂的魔力就在于它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站在孩子的立场,回归孩童的视角,把握孩子的需要,俯下身来融入学生心中,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4.倾注爱与温暖的成长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作为管理者,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需要从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出发,遵循从善的根本,用发展的眼光、平和的心态、赏识的态度,积极而温暖的对待。

1)有故事的校园: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师师之间的、家校之间的……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我们可发扬的、可借鉴的,我校鼓励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记录下来,用一句话、一条短信、一张图片的方式在学校微信群、qq群传播开来,鼓励彼此都用一颗温暖的心面对这些故事,用赞赏、信任的眼光去审视,聚沙成塔,有故事的校园一定是幸福的家园。

2)有精神的团队:一个人就是一场战斗,一行人就是一种气象!精神即文化!在鼓励教师成就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我的同时,通过团队的相携互助实现自我的价值。日积月累,成长和成就都会润化成一种自觉发展和自主提升的习惯;经年累月,会铸造着一个优秀团队的品牌。

3)有温度的教育:每一个六小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敬畏的努力践行着为人师者的爱与责任,用谦卑的姿态诠释着师德弘扬正能量。教育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让人舒服、催人奋进。时刻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心上!在教师职业规划的“私人定制”中,激励自觉成长;在成长“三问”中搭建平台,成就教师成才(一问:你想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二问:你希望学校提供你怎样的帮助?三问:你理想中的校园是怎样的?)这“三问”也伴随着教师的成长,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一次比一次成熟、具体、负责任。时刻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彼此拥抱才能取暖,我相信,当教师变得温暖有爱,把这份温暖和爱倾注到学生身上,教育该有多美!

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就这样一直幸福地走下去!

?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