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师德师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师德师风

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王怀军同志 参评全国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主要先进事迹


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王怀军同志

参评全国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主要先进事迹

?

王怀军,女,现年49岁,19843月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任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近三十年来,她痴恋着教育事业,扎根在石门县西北大山深处的乡村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山区教师乐于奉献的赞歌,用爱心点燃了大山里的点点希望。

一、用“坚守”证明青春的美丽

位于渫水中游的石门县雁池乡三亩池村,大山耸翠,溪水流绿,地理位置极为偏僻。1964年冬天,王怀军就出生在群山脚下一个普通贫穷的农民家庭。大山的情怀,养育了大山儿女质朴的品质。1984年春,刚刚高中毕业、风华正茂的她,放弃了继续升造的机会,成为本村的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教书育人生涯。

1984年参加工作到1996年的这十多年间,她包班既教语文、数学,又教美术、音乐,恨不得向学生倾其所有。学校设施十分简陋,她和同事一起种茶植桔,以卖桔售茶换得资金,为学校添置了各种教具,每次挖地、施肥,她手掌总是磨得鲜血直流;没有资料,她就到十里外的红旗中心校去借、去抄,有时放学后,还独自一人走出去求教于有经验的老教师,尽管到深夜,她总是都步行赶回学校,准备明天的教学。她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任劳任怨,教学成绩斐然。

1988年,王怀军的父亲将从县饮食服务公司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劝女儿放弃每月仅几十元的民办教师职业,安排她顶班到县城工作。但是王怀军在事业选择取向的关键时刻,她解不开故乡的情结,谢绝了父亲的好意,没有去追求个人舒适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她说:“我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我不能离开生我养我的山寨,为了山里孩子的成长,我愿把头发白在家乡的讲台上!”

王怀军没有走,就这样,她默默承诺着自己的誓言,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96年她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参加民办教师内招考试,被录取到津市师范学校进修学习。这是她人生中宝贵的黄金季节。她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知识的乳汁,语文、数学、历史、外语、理化,门门都认真学习,成绩优异。

师范学校两年的生活一闪即逝,1998年秋叶微红时节,王怀军捧回大红毕业证书,转为国家公办教师。几位在外面教书的同事约她“雁南飞”到广东省东莞市当小学教师,月薪有3000多元。她说,“当时,我也曾动摇过,但是想到山娃读书难就不忍离去。”她依然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三亩学校,坚守耕耘山村课堂。

王怀军坚守大山很不容易。但她坚持舍小家,为大家。她的父亲去世早,爱人在外地工作,母亲早在二十年前就患上了周期性的忧郁症,精神失常,现在已八十岁高龄的母亲每次发病总是要持续一个多月,白天无目的地乱跑,晚上通宵达旦地大笑。发病期间家中无人照顾母亲,她只好开工资请专人陪护。自己白天坚持上班操持学校工作,晚上待师生入寝后,才悄悄一人步行四五公里山路回家照看患病的母亲。一次,她母亲病情恶化,在公路卧路拦车,在家里乱砸东西疯打人,还拒绝服药。陪护母亲的人已无奈辞工,学校工作又不能撒手,活泼天真的学生更让王怀军牵肠挂肚、坐立不安,她只好央求爱人请假送母亲到石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身为女儿,未能随车护送母亲,直到周末才匆匆赶到医院悉心伺候。母亲病情稳定出院后,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只好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就这样学校就成了她的“两个家”。在母亲重病缠身的多年里,她独立支撑着两个“家”,却从不向领导诉过苦,也没有请过一天假,更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她亏欠母亲、丈夫和女儿太多太多,但无怨无悔,她说:“为了山区孩子,为了这个‘大家’,这个付出:值!”

二、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怀军近三十年来的教育信条。王怀军春风化细雨,用爱心温暖了一批批山里娃。

学生覃事涛天资聪明,由于远离学校单家独户,没上过幼儿班直接就读一年级,不仅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而且是个捉蜂子螫人、拿针刺同学屁股的“调皮蛋”。覃事涛的父母外出打工,担心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会出事,便把孩子托付给王老师。家里有个疯癫的老母亲,又添了个顽皮的孩子,王怀军老师的负担更重了。想到受人之托,想到自己恪守的信条,她没有怨言。晚上,她给覃事涛补习功课,讲雷锋、赖宁的故事,饮食上尽量给他弄些好吃的,穿着上教育他讲卫生、勤洗勤换,还给他买了两套新衣,病了背他上医院诊病买药。在王老师母爱般的关怀下,孩子变了、进步了,同学们还选他当了班上的安全监督员,工作尽职尽责,学业成绩很快达到优秀水平。

学生覃业慧的母亲被人拐卖,父亲痴呆。为了让这个孩子入学,那个炎炎夏日,王老师独自一人爬到15里之外的高山上,大汗淋漓,手脚多处被荆棘划出血来,她顾不了自己辛苦劳累,硬是把他接到学校读书,包下了他1-4年级的全部学费,还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1995年下学期开学时,王老师发现,伍家兄妹因家里穷不上学了。她赶到伍家,固执的伍父以“我们家的事不用外人操心”把她顶了回来。这一夜她失眠了:“只有孩子们个个有文化,才能彻底改变山里的落后面貌啊!”第二天,她又早早地来到伍家,郑重地告诉伍父:“我每月拿出20元钱资助你的孩子上学。”要知道,当时她自己每月的工资只有86元,并且还要资助班上的一名孤儿。伍家被王老师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同意孩子复学。看到两个孩子又一次踏上了求学路,她眼里噙满了泪花。

老师还先后慷慨解囊拿出近万元的资金救助过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伍远明、覃飞、陈亚宪等学生进高中、上大学,平常还寄给他们零花钱。记得在她们母女之间还发生过这样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为了让伍远明及早入学,王老师先把他送到县一中报名并替他交清2000多元学费后,再返回送自己的女儿上初中时,学校已经开学,她女儿最后一个到校报名,闹得女儿哭着喊:“你不是我的妈,我也不是你的女儿!”

因为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水井完小成了七村联办的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年纪小,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极为困难,要求孩子在校寄宿,她和同事韦玉春老师也就挑起了全天照管留守儿童的重担,晚上除了辅导本班寄宿生的学习外,还在学生寝室铺了床,轮流值班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睡觉,为孩子们盖被子,叫孩子们起来拉屎拉尿,为他们洗澡、换衣、洗衣服。孩子们都感到学校如家的温暖,家长们也深为感动,逢人便夸学校好、王老师好。

三、用“规范”谋求质量的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靠管理、靠老师。2005年,王怀军担任了水井完小校长,她把抓质量提升放在头等位置。学校虽小,但“肝胆俱全”。她既是校长,又负责教导工作,还兼管后勤事务,她不怕工作任务重,还带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和任教该班的数学教学,在学校短缺英语老师的关键时刻,她又自告奋勇挑上三至六年级四个头的英语教学重担。为了让小学生学好规范的英语口语,除了在县城进行短期培训外,她回到学校又一边教学一边自修。要知道40多岁的人学英语该是多难啊!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平日,英语词典不离手,复读机子随身带。为了不误人子弟,把好英语教学起始关,她坚持黎明即起,深夜未眠。夜深人静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王老师住房的灯光,听到王老师练读英语的声音。

在教学中,她形象生动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表达,循循善诱的方法,常常使学生如沫春风。“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学生们这样评价。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几年功,为了取得这种教学效果,她的成功就在“认真”上。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要花许多时间精心准备,备课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她坚持自己做到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也这样要求老师对工作认真规范。她的教案以认真、详细、精细、一丝不苟而出名,多次评为全乡的优秀教案。她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协调相和谐,达到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的目的。她常常挤出时间学习钻研,勤于撰写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有9篇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县级奖励。付出定有回报,水井完小的教学质量仅在一年时间里就走出低谷,挤入全乡先进行列,她所教的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成绩均在全乡排一、二名,而且均分都在90分以上,所教六年级数学成绩比全乡同年级的第二名要高出10多分。中心学校领导在全乡教师颁奖大会上说:“给王怀军老师发400元的奖金,这是雁池乡小学系列有史以来最高的教学奖励”。殊不知,王老师为此所花费的精力,付出的心血该是多少啊!

四、用“执着”成就学校的发展

在水井完小工作期间,王怀军一心为师生谋福利。为改善落实师生福利,她带领师生们付出得更多。她牵头以班为单位开展校园蔬菜生产大竞赛,种的萝卜胖白白,栽的白菜绿油油。看到养猪的势头好,王校长调整了学校炊事员的工作量,亲自带头并动员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协助食堂工作,开展养猪创收。全年养猪30头,不仅解决师生肉食自给,能吃上放心肉,而且还获纯利润一万多元。空闲时间,学校的一块蔬菜园地里总能看到她和师生们耕种培育的身影;采购物资卸车搬运已成为她亲自带头和师生们一起做的自觉行为……

2009年,王怀军调任苏市学校校长。王校长有一句口头禅:“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宁可抓错,但是千万不要错过。”200910月,新一轮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王校长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率先进行了创建申报,决心和师生们一道在创建中实现“打造山区花园式学校”的追求。她亲自挂帅挑起了创建工作的重担。要知道对资金短缺的农村学校来说,硬件达标谈何容易,加之短短一年的创建验收期限更是难上加难。一年里,她凭着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四处奔波,八方求援,奔波于市、县有关部门之间,如实反映学校情况和困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这部门不行那部门。为了节约每一分钱用在学校建设上,她出差尽量搭便车,随身带着方便面,住廉价的家庭小旅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一年时间里共争取外援资金40余万元。这段日子里,王校长没有了节假日,也没有了星期天。跑资金,跑材料,监督工程质量,规划、检查、督促教育教学,处理日常事务,可以说是天天超负荷运转。一年时间,王怀军校长带领全校师生,拆除了原食堂D级危房,争取项目资金73万元异址新修了食堂、浴室、厕所及传达室;添置了总价值25万元的电脑、多媒体设备、实验室器材;争取外援资金22万元完成了教学楼、办公用房的改造维修;校园文化墙重新规划布置,一排排宣传橱窗,一块块名言警句,让校园处处都说话。如今的苏市完小旧貌换新颜。市县验收小组评价认为:看学校整洁的育人环境可以说明学校管理有水平;看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可见学校教学常规落到了实处;看各类完备的迎检资料可以印证学校抓创建工作的力度;一个山区完小能办出这样的水平确实不简单。

王怀军没有止步,今年又开始筹划学校文化建设,想在三五年内让学校更加“现代化”、更加富有内涵。最近,她争取到了外援30万元资金,首先解决了只有城区才有的“班班通”建设问题。她还计划给每位老师配备电脑,以督促老师们学习以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同时自筹资金10万余元开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她言之谆谆,要求老师们“我们不仅要让山里娃娃也像城里娃一样享受到现代的教学资源,还要让他们享受到与城里娃一样的优质教育。”

岁月无声,天道酬勤。近三十年来,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嘉奖),石门县第三届山区红烛奖,四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常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2年获石门县“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王怀军老师的执着、爱心及敬业精神和工作实绩,已然成了山区教师的楷模。她犹如深山峡谷中的梅花,在山区教育这片净土上默默地绽放着,不浓烈,可淡淡的幽香袭人、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