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师德师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师德师风

江湖夜雨十年灯 ——班主任工作的心路历程


江湖夜雨十年灯

——班主任工作的心路历程

?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将自己的从教心路也归为三境。

第一境: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十六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怀着对事业的憧憬和对前途的惶惑,在青春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样的词句:

鹧鸪天 (19996月毕业赠友)

掠影惊鸿又一程,堪笑吾曹两书生。桃李春风新作伴,蒹葭秋水旧时朋。

从别后,忆相逢,但恐魂轻逐世尘。琼楼久绝彤云迹,曲径空留墨纸痕。

蒹葭秋水,诗书为友;桃李春风,学生相伴。这是何等快意幸福的人生!而我,能够不随波逐尘,去追寻生命里的那盏明灯吗?

19998月我顺利地成为了母校——长沙县第六中学的一员。为人师的兴奋不久就被接踵而至的烦恼涤荡得一干二净。教学没经验,考试连连失利;班级不顺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仿佛是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火情就扑向哪里,只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狼狈不堪。一个学年结束,同事们跟着学生一起升入了高二,而我继续留在高一回炉。

有一天,我正没精打采地上着课,看到一名男生正心不在焉地在书本上划着什么,我快步跨过,猛然夺了他的书,正准备狠狠教训他一顿;定睛一看,“照本宣科,不如回家带孩子去吧!赫然在目!我像是被一记鞭子抽中,猛然怔住,而疼痛慢慢苏醒扩散开来,锥心刺骨。直到今天,仍如芒在背。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那时候,我还在为自己的回炉愤愤不平;那名男生,也根本不能归进调皮学生之列。他并非当面顶撞我,并非有意冒犯我,可是正因为如此我才倍受打击,因为我从这静默的反抗中窥见一个真实的自己了。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不要以为“一个月不露笑容就能掌控孩子”,爱不是掌控,不是训导,而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一个微笑赢得另一个微笑,可是,你把内心的爱通过笑容与行动表达出来了吗?

治人不治,反其智。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来不及认真备课,更别说给自己充电,一个课堂索然无味的老师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被少数的违纪现象围困,被动接招,无暇顾及全体学生,更别提高屋建瓴,给学生以引领。如何赢得学生的爱戴?

礼人不答,反其敬。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学生不能接受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批评;而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你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绝对真理的师长,还是谦逊有礼、常怀敬畏之心的师友呢?

这些问题,是终其一生都应该去思考的。当年的我我断不能一一解决,但至少这名男孩给我提供了一个“反求诸己”的机会。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有幸在课堂上享受到学生的掌声;有幸获得百分之百的工作满意率,我都忘不了从教之初遇到的这名男孩。忘不了他给我上的这一课——以“生”为灯,教然后知困,耻然后知勇。知困然后学习,知勇然后改过。在班主任手记中我这样写道:

“从教的过程中,也有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错误和遗憾。能力修养智慧不能及,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能保证一个必然好的结果。感谢你们澄澈的眼眸,毫无掩饰,烛照我思索反省:让今天的我至少比昨天要好;让明天的我应该比今天更好。”

第二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058月,经过公开选拔、层层考核,我进入了麓山。我还来不及享受“乡里人进了城”的喜悦,就又遭遇了新的困境。原来的那几滴墨水,到了这里一下子又不够用了。2008年我正好接手在麓山的首届毕业班。班主任加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孩子小,任务重,压力大......重压产生疲惫,疲惫产生迟钝,而比这更可怕的是由此催生的浮躁与迷惘。

就在这时候,我在长郡文学刊物《澄池》的封底读到了一首诗,作者是李剑玲老师。我早已知道的的她,有着“最牛班”班主任的光环,是首届星城杯魅力教师的获得者;而我不知道的她,竟还是一位柔情旖旎、才思绝俗的诗人。


在《矮于屋檐的幸福》一诗中,李老师这样写道:

我看到两只蚂蚁/隔着千里/把一粒种子/搬回家里;

我看到一尾蝌蚪/在水里寻找着眼睛/相约在午夜远游,或者/唱一些低音;

我看到两滴站在玻璃上的水珠/深情凝视,慢慢靠近/彼此化为乌有时/一道水痕,就像雪和火焰之间/短短的距离……


老师和学生不正像原本隔着千里的蚂蚁,在水里寻找眼睛的蝌蚪吗?合力把一颗种子搬回家里;相约在午夜远游;每天傻傻地数那些矮于屋檐的幸福。也许这并非诗人的本意,但我借来如此解读教育的生命。

两年后,在一场报告会上又见到她。那场报告我称它为“智慧的温暖”。可不是,二十余年的从教经验化为一种历经青涩后的淡定、超脱琐屑后的平和,而又保留了真诚善良的种子。在智慧的温暖传递中,那样的夜晚,便有了如坐春风的感觉。

她谈起孩子,“每个周二的晚上、每个周末的下午我会步行从河东到河西,来接我的孩子。不是孩子太娇气。是因为——我需要。和孩子最近,离天堂最近。”

她说起学生,“那个晚上,我重新折回教室,和孩子们共度了元旦之夜。值班的师傅推迟熄灯了,每个孩子都畅所欲言了。那个晚上,回家的路上,我仰头看到了雪花,一片片从天空飘落,显得如此温暖。”

人到中年,我读出了“矫情”的可贵。当激情归为平淡,重荷化作冷漠,谁是那一盏灯,把黑暗照淡,把孤寂照暖?当她手心里擎着的那盏灯,在我的心头印上了一圈淡黄的光晕,即使这灯不是单为我点着的,我也有理由感激她。

我想起了《论语》中最温暖最生动的一篇: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在这里,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还原为鲜活的个体,孔子也不再是那个正襟危坐的圣人,而是率性自然的真人,快意地赞许并应和曾皙之志。

至此,我才悟到了麓山校训的真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书,教育是生命的丰富而不是枯竭,是情感的充盈而不是凝滞。那么如何才能让教育智慧并温暖呢?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方式。让教育更诗意。我常常把教育的场景转化为诗,又用诗歌去表达教育的愿景。比如《黄昏落在树梢》:

黄昏落在树梢/佛众鸟哄抢的一块面包/你真想把手中的书通通抛掉/停止叫嚣吧/让这千钟粟先把你们喂饱

即使吞下世间所有的文字/鸟依然是鸟/纷争不断,喋喋不休/谁让它最尖硬的往往是嘴

而黄昏依然如约而至/"我忍着这样的疼痛/只是为了让自己长成一颗果子/在柔软脆弱的内心/孕育一枚宁静而坚韧的核"

那一年高考在即,我所任教的文科实验班正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而窗外一群鸟每到黄昏自习时分准点开播,聒噪不休。我希望在紧张与喧嚣中孩子们能坚守着一颗宁静的心。比如《影之舞》:


给我一个词/还你一首诗/给我一个童话/盛放整个初夏/给我一点月光/让我在你的掌心绽放

群芳都在沉睡/我的羽翼此时醒来/飞上你的指尖/另一个我悄悄生长/露是我的冠冕/叶是我的竖琴/风随我旋转/那些倔强的茎须/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群孤独的蚂蚁/结成最好的伙伴/一起拉动南瓜车吧/捧一束永不凋落的花/迎娶最美的新娘

从南到北/你的手背到掌心/凭一根叶脉辨识旅程/从一个虫眼洞烛黑暗/跟一场霜雪领略圆满/用流血的手指叩响天堂

每一个卑微的种子都藏着梦想/舞台那么小/梦想那么大/我无法回避的幸福与疼痛/就像一颗小小的魔豆/都源自你给我的一次凝眸


那年元旦汇演,孩子们别出心裁,利用光影,在洁白的幕布上呈现了一个关于追梦的童话。通过这出节目,我看到了孩子们课堂之后成绩之外的另一面,并为此震撼。——成长是痛并幸福着的,每个孩子就像一颗神奇的魔豆,你给予他多少关注,他给你多少惊喜。

……

让教育踏入自然。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去岳麓山探春,去桃子湖赏荷,在望月湖话月,再去湘江边打一场雪仗。让每一届学生都留下一个令我们彼此难忘的季节。

孩子经常问我,妈妈,为什么周末你总要带着学生去爬山、去烧烤?”——因为需要。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我需要到大自然里洗尽尘埃、放松身心,领略寻常风景里的美,感受市井人情中的真;我的孩子需要;学生也需要。宝贵的周末,能够兼顾我的孩子和学生,既能让我的孩子以这些哥哥姐姐为榜样;又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什么比这更妙的呢?千万不要以为这叫做奉献,恰恰这是他们对我的成全——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以生为友,以友为灯,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温暖去回应温暖。原来教育的季节就是蒹葭秋水和桃李春风的轮回!

学生这样写道:

曲姐带我们去沿江风光带杜甫江阁,近距离接触长沙的文化,去感受毛泽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去感受杜甫“心忧天下”的情怀。这些比“字词、标点”更重要。在高三这样分秒必争,视成绩重于一切的阶段,她的可贵在于,“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带给我们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第三境: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当我在工作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之后,当我初尝到了事业的甜头之后,我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正如阎真先生《沧浪之水》所言:

“我总忍不住想象一百年一万年之后有一双无所不在的眼睛在遥望着今天的人们,从那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望过来,今天的嘈杂纷繁,焦灼奋起都像虫芥一样微茫,这种想象使我反复地自我追问‘究竟什么事情具有最后的意义?’”

对于班主任而言,是成绩吗?在唯升学率是瞻的高考指挥棒下,在顶尖高校优质生源争夺战前,我羞于提及自己的成绩。一则,跟牛校比,那些数据实在是不值一提;二则,立德树人,最终仍要以成绩为依据么?为什么那么多的成功父母优秀教师谈经验,大都少不了一份引为佐证的成绩单呢?如果不仅仅是,那又是什么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是班主任,还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能够将教学教育结合起来,既植根于现实,又不背弃理想,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我渴望构建一个这样一个坐标系,以时空、文化为轴。让精神自我从更久远的未来俯察、审视这个现实自我,也让现实自我可以窥见理想自我的一线天光;我试图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和我的学生一起去探讨价值的多元,探访生命的多姿,探寻文化的多彩。

2008年至今,我以阅读周刊《青春作伴好读书》为点线,一笔一笔来构筑我的理想。 

这份阅读材料现已稍具规模。每周一期,每周三定时出刊;面向全年级,也流传到其他年级;一期平均16千字,每年不少于70万字;既与教学配套,又融教育于一炉。

在这里,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时代热点、文学艺术、学法指津……分门别类,包罗万象。高一高二时,以专题为主,每周推出一个专刊。

比如有关节日纪念日专辑:《百年女性》《青春不朽》《九三纪念》《师者风采》《圣诞快乐》《新年气象》等。

有关教育的专辑:《孩子你慢慢来》《内心的成长》《人生的三个觉醒》《自我教育》《关于成才、成绩、成长、成功的思考》《通向大学之路》《爱情是一门必修课》《家庭教育专辑》等。

有关文化的专辑:《灵魂的入口》《文化与梦想》<春秋有月读千年——读孔子》《守望月亮的孤树——庄子》《古典的中国》《书生性情,林下风气》《谈美》《诗词艺苑》等。

有关思维思辨的专辑《思维逻辑》《思想聚焦》等。20132期《孩子你慢慢来》为例,这一期是特为高一新生准备的。我安排有以下栏目和文章:

诗心童趣 :美国 艾米丽狄金森《篱笆那边》

舐犊情深:龙应台《目送》、 张晓风《初雪》

谆谆信笺: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信节选、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人生箴言:余杰《九种武器》

我所想要表达的正如张晓风《初雪》所言:“孩子,我们会竭力地去了解你,我们会慎重地俯下身去听你述说一个孩童的秘密愿望,我们会带着同情与谅解帮助你度过忧闷的少年时期。”

再如2014年“三八”妇女节推出的专刊《百年女性》,在这一期中,我推介了近百年令人瞩目的女性,并开展了一次关于我之现代女性观的写作实践与班会探讨。我安排有以下篇目:

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

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吴健雄: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

龙应台:我们的中国梦

学生在《我之现代女性观》中这样写道:

“虽不强求每位女性都像玛丽居里一样掀起一场世界范围的科学革命或像林微因一样成为建筑史上璀璨迷人的明珠,但至少应做到能做主——做自己的主;能创造——以劳动创造价值,真才实学创造可供自己飞翔的蓝天。”

进入高三,针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我将专刊改为选刊。每期设置几个相对稳定的栏目。

比如开卷有益,重在阅读提升和心理调适。选编有《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生发展的潜力》《成长是与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看不清未来,就把握好现在》等好文。

又比如“青年话题”,重在价值引领和时政关注。选编有学生为老师撑伞、教授求受“胯下之辱”,扶老人“被讹”,“国庆阅兵”价值观、女排世界的郎平法则、屠呦呦拿“诺贝尔奖”面面观、习大大谈文艺、扬州炒饭——吉尼斯纪录新添一个“饭桶”等热点。

学生这样写到,“作为一名老师,教给学生正确人生观是她身体力行的。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幸而有她,我们才不至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幸而有她,我们才更清楚:我们首先是这个社会的一员,这个国家的公民,然后才是高三的一名学子。是她,让我们在重复单调的学习生活中还存有悲天悯人之心。”

我常常遗憾修养不够,遗憾智慧有限,遗憾机会太少……所以,我要借助《青春作伴好读书》,给他们埋下阅读的种子、培养思辨的能力、延伸教育的时空……若我为灯,我愿担起薪尽火传之重任,我期待这点星火,点燃学生头脑那支待燃的火把。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我这里所列的从教三境,应该就介于合乎现实的“造境”与邻于理想的“写境”之间吧。但每个教育工作者不都应该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吗?——以“生”为灯,教然后知困,耻而后知勇;以“友”为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温暖去回应温暖;若我”为灯,薪尽火传,不枉此生!

(作者单位: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

附注:

?

张曲联系地址: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麓山雅苑4307信箱

电话:15111329029

邮箱:479945923@qq.com